中国芬兰全球化与产业竞争力研讨会纪要 (北京 中国 2007.12.05-06) Glob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Finland (Beijing of China, Dec.5-6 2007)
2007-12-07
会议主题
会议以全球化以及产业竞争力为主题,从中国和芬兰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了比较分析。此次涉及到多个产业的竞争力研讨,包括化工、制造业、能源、金属、造纸及钢铁等工业。通过研讨,双方加强了相关领域的沟通,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会议议程
组织者: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赵彦云教授
芬兰经济研究所(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nish Economy(ETLA), Finland)Harri Ahveninen & Paavo Suni
会议安排:
1、赵彦云教授致词
2、报告
(1)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化 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赵彦云李恩静
(2)研究简介(没有具体的PPT,所以不太明确报告的名字)芬兰经济研究所 Harri Ahveninen & Paavo Suni
(3)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郭淡泊吴弈琳
(4)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分析 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程晓月黄玉婷
3、曹小卫教授(根据拼音得到,具体是哪几个字请赵老师修正)致词
4.报告
(1)中国造纸业竞争力分析 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邢瑞军谢蕾蕾
(2)中国金属产品业竞争力分析 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程红莉周密
(3)中国化学工业竞争力分析 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王敏钟颖
(4)中国能源工业竞争力分析 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李晓静
会议报告简略介绍
1. 中国经济与全球化
报告从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历程、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进出口、FDI与国内投资、企业、研发与新产品、人力资源、政策等八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现状。该报告通过搜集历史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概括。对于各部分,报告从介绍历史发展入手,叙述现状,并对将来的发展前景作了阐述。
2.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报告以我国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结合往年数据,对我国2006年度各地区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随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对纺织业等十余个制造业下的大类行业展开改行业的地区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报告主要分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简述、指标计算体系及方法介绍、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基本结论。通过分析,对于产业竞争力可得到如下结论:资源加工业,机电产业和轻纺业是中国的领军产业。对于区域竞争力:东部地区,尤其是四个临海城市: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有着极大的区域竞争力优势。中部的省份在成本效率和发展速度方面领先。西部地区的制造业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稳定性及能力。
3. 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分析
报告对钢铁工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报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背景介绍、1999到2006年的发展介绍、2005年和2006年竞争力和创新力指数、针对几个关键指标的区域比较、结论。对2006年钢铁材矿产量分析后得出以下几个简单结论:(1)市场需求旺盛,拉动全国钢铁材矿产量持续较快增长;(2)民营钢铁企业产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有钢铁企业,但绝对增量主要来自大型国企;(3)西部钢铁产量增长呈加快之势,但东西部差距依然巨大;(4)各品种钢材产量全面增长,说明总体产销衔接良好;(5)减产企业中多为特钢企业,说明该类企业市场压力较大,经营相对困难。
4. 中国造纸业竞争力分析
报告简述了中国造纸业现状,并且和国外造纸业进行了比较。对于中国造纸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包括总体竞争力评价,在总体竞争力下又包含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7个方面。报告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造纸原料大多数依赖进口,这严重束缚了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对于造纸业和林业,只有它们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国内外资本的联合可谓强强联合,通过这样的联合,企业才能更加强大,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尽管中国东海岸地区在资源和地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当竞争力超越地理因素时,他们的优势将会被其他省份取代。有证据显示在聚集了足够的资本和技术后,公司将不会被地理位置所束缚。
5. 中国金属制品业竞争力分析
报告主要集中在自2001年起五年来一些关于中国金属制品的重要指标变动情况。报告分为两部分:对中国金属制品业总体描述和简单分析,以及自2001年起五年来的变化情况。另一部分是集中在规模以上企业,将企业分群,对于一些重要指标分析其变动趋势。
6. 中国化学工业竞争力分析
报告以2001-2005年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全部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为数据基础,进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群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为中国化工产业现状和竞争力分析。通过竞争力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通过分经济类型分企业规模大小对各类企业群进行竞争力水平的评价与分析,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市场占有率决定的规模优势比较明显,同时也体现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竞争力要素评比中,第一二档的企业在竞争力的各要素上表现都比较好,劣势要素比较集中的分布在后两档的企业群中。具体来讲,一档企业的竞争优势集中且平均,除国有企业外都超过3项。但外商投资企业群、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群、私营企业群都在成本竞争力上有明显劣势,而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其它企业则都在成长竞争力上表现出劣势。在二档中,外商投资企业群、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群、私营企业群的优势都很突出且全面。其次,整体上,外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相对的竞争力更强一点,私营企业在实力方面也不能小觑,国有企业则在各方面呈待进一步提高。
7. 中国能源工业竞争力分析
报告也是从中国能源现状以及竞争力两方面进行分析的。报告从能源供需的关系、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水平不一致、人均能耗仍处于低水平、环境的限制、交通运输的压力等六方面阐述了中国能源现状。报告从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及可再生能源四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竞争力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