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中心新闻 /

新闻公告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实务-应用” 系列讲座第四期顺利举行

2020-10-21

10月11日下午,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开发中心协办的“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实务-应用”系列讲座第四期在线上顺利举行。讲座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徐映梅教授和马丹教授作为报告人,报告题目分别是“雇员股票期权价值核算中的几个问题”和“投入产出视角下我国区域价值链的测算与思考”。讲座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杨灿教授主持。

杨灿教授简要介绍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实务-应用”系列讲座的开展背景。该系列讲座旨在促进国民经济核算实务界与学界的互动合作,共同服务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能力建设和宏观经济应用的开发,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雇员股票期权源自企业高管为了避税而创新的一种金融工具。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金融工具逐渐演变为企业激励核心员工,将员工业绩和企业发展捆绑的一种手段。徐映梅教授首先从国内外企业雇员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发展简史出发,引入2008年SNA关于雇员股票期权价值核算的相关规则和核算方法,介绍了相关概念、区分了现行成本、市场价值和公允价值。接下来,徐教授以美的公司为例,采用改进的Black-Scholes模型和基于二叉树的行使倍数模型估算了行权价格,表明前者由于没有考虑雇员股票期权中提早行权或在等待期离职等因素而存在明显高估。徐教授进一步展示了利用这两种方法对我国2006-2018年A股市场442家上市公司雇员股票期权价值总额的估算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指出应积极探索寻找适合中国的估算模型。最后,徐教授对于雇员股票期权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统计核算和计量分析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马丹教授的报告围绕“价值链研究背景、国家层面价值链测算、区域层面价值链测算以及homebias之谜”四个方面展开。她首先从全球生产网络形成背景、产品内分工特征以及垂直分工体系下中间品跨境流动出发,引出贸易增加值统计的重要性,指出统计工作对正确认识全球分工利益分配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她从全球出口体系分解角度,阐述了国家层面基于不同分工获得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并分析了中国在其中分工情况。进一步,从异质性扩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角度,阐述了区域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对李嘉图贸易、国内价值链分工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等不同分工方式下的区域增加值特征进行分析,从非对称偏好以及相对贸易成本角度提出诠释我国区域层面存在的典型“home bias”之谜的新思考。

杨灿教授对报告进行简要总结,他认为本次报告内容丰富、讲授精彩,两位老师的分享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同时,杨灿教授针对全球价值链贸易增加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线师生收获良多。

在讨论交流环节中,在线师生积极参与互动,大家就非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贸易增加值核算、基础数据的来源及处理等多个方面问题进行交流,徐映梅教授和马丹教授一一进行了细致解答。

来自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的理事长、多位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以及实际统计部门和各高校的核算工作者和师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加强了核算实务界与学界的互动交流,使大家对于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在实践和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体会。

按照计划安排,“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实务-应用”系列今年还将推出两场精彩讲座,敬请关注。

回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7ha7AIfMcTKa8ftw9VodQ

提取码:b9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