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美好生活 | 首届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统计国际研讨会举办
2025-09-27
9月24日至25日,首届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统计国际研讨会举办。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统计学会协办,邀请国际统计学会、国际官方统计学会、联合国统计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欧盟统计局、非洲国家联盟统计研究院、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学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政府统计现代化:数据驱动美好生活”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9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国统计学会会长康义,国际统计学会主席、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教授何旭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统计司代理司长Shantanu MUKHERJEE视频致辞。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李扬主持开幕式。
林尚立表示,政府统计是将统计学的科学理论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关键实践,能够将宏大愿景转化为可测量、可评估、可操作的具体路径。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开放、与国际接轨的政府统计体系,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鲜明标志,也是赋能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他指出,要深化技术融合,以方法创新提升数据供给质量;聚焦国家战略,以解决实际需求助推治理能力升级;拓展交流互鉴,以开放协作提升全球治理水平。期待与各方携手努力,进一步拓展合作网络、深化互信机制,在数据开放、方法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结出更多务实成果,共同推动政府统计事业的创新与进步,为全球统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康义介绍了中国国家统计局推进政府统计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他表示,中国国家统计局正积极推进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法治保障和人才支撑为原则的政府统计现代化,不断完善统计监测体系,积极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优化统计生产流程以及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统计生产方式,不断提升政府统计综合治理效能。未来将进一步全面深化统计改革,加强国家数据和统计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统计事务治理,加强与国际统计界交流互鉴,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政府统计工作取得更大进步,让统计更好服务全球发展。
Shantanu MUKHERJEE表示,数字化浪潮、新兴数据生态体系以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正在深刻变革统计工作。政府统计数据对于政府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统计工作不仅是数字,更关乎民生。准确的统计数据可以有效支持政府决策,进而驱动美好生活。他希望与会者积极交流观点,共享创新成果,增强伙伴关系,推动全球政府统计可持续发展。
何旭铭表示,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计算技术、统计与数据科学共同构筑人工智能时代的坚实基础,政府统计在政策制定和决策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政府统计作为解决实际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核心工具,是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研究价值实现的前沿阵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高度认可政府统计在经济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价值。他呼吁大家深化交流合作,激发创新研究,优化人才培养,携手提升政府统计效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赋能,切实满足社会需求。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常务副会长蔺涛作大会报告。欧盟统计局局长Mariana Mihaylova KOTZEVA,国际官方统计学会会长、波兰统计局原局长Dominik ROZKRUT,非洲国家联盟统计研究院代理院长、首席经济学家Adoum GAGOLOUM,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统计学院教授李静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首席统计师Fernando Cantu BAZALDUA,国际官方统计学会会刊主编、罗马大学教授Pietro GENNARI,联合国统计司发展数据与推广部负责人闵永怡围绕政府统计现代化改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国际统计交流与协作等主题作特邀报告。
研讨会设置两场专题圆桌论坛。在“政府统计高端人才培养”圆桌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经济社会统计系主任甄峰作为主持人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首席统计师 Fernando Cantu BAZALDUA,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陈松蹊,中国国家统计局人事司司长陈悟朝,何旭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彦云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政府统计人才职业发展和高端人才的培养选拔路径。在“政府统计国际合作”圆桌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政府统计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吴翌琳作为主持人与非洲国家联盟统计研究院国际合作创新处处长 Jose Awong ALENE、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敏雪、欧盟统计局局长 Mariana Mihaylova KOTZEVA、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邱东、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副司长王卓一同探讨如何推动政府统计的国际合作和地区合作。
9月24日,闵永怡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十字路口:到2030年最后五年的进展、挑战与性别平等”为题作会前专题讲座。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系统、兄弟高校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近200位嘉宾共同探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统计测度的进展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