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中心新闻 /

新闻公告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实务-应用”系列讲座第三期顺利举行

2020-10-10

9月26日下午,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开发中心协办的“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实务-应用”系列讲座第三期在线上顺利举行。讲座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杨灿教授和杨仲山教授作为报告人,报告题目分别是“重新规范宏观经济总量分析的基础概念——从对‘国内/国民’指标的长期误解谈起”和“正确理解购买力平价法GDP”。讲座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教授主持。

宋旭光教授简要介绍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实务-应用”系列讲座的开展背景。该系列讲座旨在促进国民经济核算实务界与学界的互动合作,共同服务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能力建设和宏观经济应用的开发,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杨灿教授首先系统介绍了GDP与GNP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强调了现行“GDP”与“GNP(GNI)”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国内/国民”或“属地/属民”,而在于“产出/收入”。接下来,杨灿教授通过分析误解和误用主体原则的典型案例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是“双重”的与“统一”的。进一步地,杨灿教授详细阐述了GDP与GNP/GNI的真实关系,指出其真实指标内涵及关系。最后,杨灿教授表示,GDP与GNP(GNI)两类指标的并存,仍将长期困扰人们,不断诱发各种误解和误用。为此,需要打破陈规,厘清概念,还原真相,重新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地构建科学完整的宏观经济总量序列,满足宏观经济总量分析的各种需要。

杨仲山教授首先系统介绍了购买力平价(PPP)的方法原理,对2017年PPP法GDP与汇率法GDP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重点讲解了如何正确理解购买力平价法GDP。他指出,采用PPP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从理论上讲,采用PPP法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际经济规模比较,但目前PPP法在技术方法、基础数据和测算结果三个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最后,杨仲山教授表示,ICP是一项研究性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全球性经济统计项目,其理论、方法和技术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他呼吁我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关注和跟进ICP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持续产出高质量的ICP研究成果来不断扩大我国在ICP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宋旭光教授对报告进行简要总结,他认为两位教授所汇报的内容既具有理论的深度,又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使大家受益匪浅。同时,宋旭光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外延性的扩展。他表示,经济总量问题备受世界关注,如何分析好经济总量,做好国际比较,对国家进行重大经济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讨论交流环节中,在线师生积极参与互动。大家就规范指标范畴不适当命名后的过渡期、CPI代表规格品的确定、核算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以PPP计算GDP的适用推广价值等多个问题进行交流,杨灿教授和杨仲山教授一一进行了细致解答。

来自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的理事长、多位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以及实际统计部门和各高校的核算工作者和师生,近两百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加强了核算实务界与学界的互动交流,使大家对于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在实践和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体会。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实务-应用”系列还将陆续推出多场精彩讲座,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