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大讲堂”第190讲回顾: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022-05-07
2022年5月6日下午,“统计大讲堂”第190讲——“政府统计专题”第五讲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为线上讲座,邀请了原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杨小刚作题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报告。讲座由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甄峰主持,统计学院高敏雪、李静萍等校内外师生参加。
甄峰首先介绍了报告人杨小刚的基本信息。杨小刚是原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四级职员(副厅级),曾长期在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任职,主持和主要完成29项统计分类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包括政府统计最为基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以来各版)、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三新”统计分类、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等派生分类,在统计分类及其应用方面经验丰富并具有深厚造诣。
本次讲座以行业分类为主线,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制定和修订情况,其中制造业分类的变迁,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行业派生分类如何制定,以及联合国的标准和做法。
杨小刚首先就“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作了阐释和回顾。他指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经济活动分类,是从供给侧角度切入的分类,且与联合国ISIC相对照;1984年以来,先后有4次修订和5个版本,是我国政府统计的基础分类之一。
接着,杨小刚介绍了行业分类的结构,特别是其中占比最大部分,即制造业的分类结构,以及在研制分类时如何考虑制造业的边界,如何考虑制造业及其辅助活动,并介绍了我国和联合国标准在制造业分类上的对照关系和划分异同。
对于“国民经济行业派生分类”,杨小刚介绍了制定派生分类的缘由、哪些派生分类被纳入制定标准,以及派生分类在政府统计和公共治理中所带来的优势和问题。
联合国对于派生分类的做法和我国有明显区别。联合国定义的派生分类均以ISIC为基本标准,对其类别进行重新组合,基本不涉及小类的拆分,给实际统计工作和经济核算带来便利。联合国的“备选规定”与我国的“派生分类”有类似功能,但其使用有特定场景,非常有限。
杨小刚对于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甄峰对讲座进行简要总结,他认为本次讲座内容充实、深入浅出,对我国行业分类的变迁和国际比较做出了清晰的介绍,使大家对行业分类和其派生分类的制定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